編號 | 資料 |
---|
|
1 | 「童年往事」: 二種閱讀方式」/齊隆壬/『電影欣賞』/,第3卷 ,第5期/1985/頁17 |
|
2 | 「侯孝賢--我覺得民間是最有力氣的」/焦雄屏/訪問整理/『400擊』,第8期/1986 |
|
3 | 「侯孝賢電影的兩個世界」/吳正桓/『電影欣賞』第5卷,第2期,/1987/頁26 |
|
4 | 「沒有幻想只有現實的《尼羅河女兒》」/吳正桓/『長鏡頭』/1987 |
|
5 | 「《戀戀風塵》的影像物語」/顏匯增/『長鏡頭』,第7期/ 1988 |
|
6 | 『台灣新電影』/焦雄屏編著/台北:時報/1988 |
|
7 | 「悲情城市二二八」/金恆煒等/『當代』,第43期/1989/頁111-130 |
|
8 | 「《悲情城市》十三問」/朱天文/『悲情城市』/朱天文與吳念真著/ 三三書坊/1989 |
|
9 | 『戲夢人生;李天祿回憶錄』/李天祿著/台北:遠流/1991 |
|
10 | 『新電影之死:從《一切為明天》到《悲情城市》』/迷走與梁新華編/台北:唐山/1991 |
|
11 | 『《戀戀風塵》﹕劇本及一部電影的開始到完成』/吳念真,朱天文編著/台北:遠流/1992 |
|
12 | 「有關《戲夢人生》的四個聯想」/吳其諺/『影響』,第39期/1993/頁90-92 |
|
13 | 「侯孝賢風格論」/孟洪峰/『當代電影』當代電影/1993/頁66-75 |
|
14 | 『台灣新電影的歷史文化經驗』/陳儒修著/台北:萬象圖書/1993
|
|
15 | 「歷史鏡像的回歸與幻滅--心理分析學說與《悲情城市》」/陳儒修/『電影欣賞』,第11期,第2卷/1993/頁62 |
|
16 | 「侯孝賢」/焦雄屏/『台灣電影精選』/區桂芝編/台北:萬象/1993/頁3.1-3.48 |
|
17 | 『《悲情城市》的論述建構──市場行銷、類型與歷史敘事』/蔡佩娟/輔仁大學大眾傳播學系,碩士論文/1993 |
|
18 | 「我生命過程的一個報告--侯孝賢談《戲夢人生》」/謝仁昌/『電影欣賞』,第11卷,第4期/1993/頁64 |
|
19 | 「這次他動了--談論《好男好女》」/朱天文/『好男好女:侯孝賢拍片筆記、分場、分鏡劇本』/朱天文編著/台北市:麥田/1994/頁7-23 |
|
20 | 「南方異類:以後殖民視角看《悲情城市》與《牛棚》中的語言、沈默與歷史」/廖咸浩/『中外文學』,第22卷,第8期/ 1994/頁59-73 |
|
21 | 「電影《悲情城市》與台灣」/後藤隆至/劉德仁譯/『電影欣賞』,第13卷,第1期/1995/頁90-92 |
|
22 | 「當代台灣文學與文化場域的變遷」/張誦聖/『中外文學』,第281期 /1995/頁128 |
|
23 | 『台灣電影中國族論述的轉變』/王俐容/國立政治大學新聞學系碩士論文/1995。 |
|
24 | 「迷失在歷史、現實、與幻象之間的《好男好女》」/陳儒修/『影響』,第63 期/1995/頁78-80 |
|
25 | 「考古學的恍惚:談侯孝賢的《悲情城市》」/蓮實重彥/張昌彥譯/『電影欣賞』,第13卷,第1期/ /1995/頁80-87 |
|
26 | 「侯孝賢電影的寫實風格與敘事」/林文淇/『一九九六台北金馬影展:華語影片觀摩展專題特刊』/台北:金馬獎執行委員會/1996/頁60-67 |
|
27 | 「歷史與記憶:《好男好女》到《超級大國民》」/陳儒修/『中外文學』,總第293期/1996 |
|
28 | 「《好男好女》:侯孝賢的多重世界」/聞天祥/『攝影機與絞肉機』/聞天祥著/台北:知書房/1996/頁3-7 |
|
29 | 「《戲夢人生》二則:人生無常,天地無盡」/聞天祥/『攝影機與絞肉機』/聞天祥著/台北:知書房/1996/頁3-7 |
|
30 | 「地點感與感覺結構:以九份的《戀戀風塵》與《無言的山丘》為例」/顏忠賢/『影像地誌學:邁向電影空間理論的建構』/台北:萬象/1996頁58-65 |
|
31 | 「侯孝賢與王童的「台灣三部曲」:電影、敘事與歷史再現」/廖金鳳/『一九九七年金馬獎國片專題特刊』/台北:金馬獎執行委員會/1997頁35-44。 |
|
32 | 「剝離的影子──談《好男好女》中的歷史與記憶」/吳佳琪/『一九九七年金馬獎國片專題特刊』/台北:金馬獎執行委員會/1997/頁73-84 |
|
33 | 「《南國再見•南國》:一個輕易的告別式」/李振亞/『中華民國八十六年電影年鑑』/台北市:國家電影資料館/1997/頁18-19 |
|
34 | 「侯孝賢的歷史鄉情與文化建構」/鄭培凱/『一九九七年金馬獎國片專題特刊』/台北:金馬獎執行委員會/1997頁45-58 |
|
35 | 「回歸、祖國與二二八:《悲情城市》中的台灣歷史與國家屬性」/林文淇/『當代』,第106期/頁94-109 |
|
36 | 「戲、歷史、人生:《霸王別姬》與《戲夢人生》中的國族認同」/林文淇/『中外文學』,第23卷第1期/頁139-5 |
|
37 | 「女人真的無法進入歷史嗎:再讀《悲情城巿》」/葉月瑜/『當代』,第101期 /頁64-85 |
|
38 | 「聞名於世的侯孝賢藝術創作」/『台灣電影導演藝術』/陳飛寶著/亞太圖書出版/1999/頁139-170 |
|
39 | 『侯孝賢』/國家電影資料館/2000。 |
|
40 | 『戲戀人生--侯孝賢電影研究』/林文淇、沈曉茵李振亞著/台北:麥田/2000。 |
|
41 | 『凝望•時代—穿越悲情城市二十年』/張靚蓓著、陳少維攝影/田園城市出版/2011。 |
|
42 | 『光影的長河—影史百大經典華語電影』/台北金馬影展執行委員會策劃/田園城市出版/2011/頁420-42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