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影人目錄 > 編劇

  1. 製片
  2. 導演
  3. 女演員
  4. 男演員
  5. 編劇
  6. 攝影
  7. 配樂
  8. 影評人
  9. 其他工作人員

編劇

趙琦彬  Chao Chi-Pin

1929年4月23日生於山東蓬萊。國共內戰時期,他跟著學校從山東往南流亡到澎湖,並且加入了政工隊,1949年來到台灣。政工幹校影劇系第一期畢業,淡江文理學院(今淡江大學)中文系畢業,並且曾至美國夏威夷大學修習戲劇。

趙琦彬早在小學時代就已經有戲劇演出的經驗,在流亡與軍旅的途中也持續的參與戲劇工作。政工幹校畢業後,他被分發到農教公司(中影前身),後又轉調大鵬影劇隊,戲劇工作經驗豐富,交友廣闊。歷任編劇、導演、戲劇講師、華視節目部副主任等職,編寫作品包括廣播劇、舞台劇、電視劇以及電影劇本。

1978年,趙琦彬離開華視,繼張法鶴之後接任中影製片部經理。在他的任內,中影提供了台灣新電影一塊發展的園地。趙琦彬並且曾與姚一葦在「中國話劇欣賞演出委員會」任內,以非常有限的經費舉辦了五屆實驗劇展,提供小劇場展演的舞台。從戲劇表演到繁雜的行政業務,以及從不間斷的編劇和教學工作,使他累積了令人驚嘆的輝煌紀錄。曾獲國家文藝獎、中山文藝獎、教育部文藝獎等,1992年3月21日癌症病逝,享年六十四歲。

作品年表 - 導演

年份作品名英文作品名
1962《飛向自由》(紀錄片)
1962《中製新聞片第313號》
1962《中製新聞片第314號》
1962《中製新聞片第315號 》
1962《中製新聞片第316號 》

作品年表 - 編劇

年份作品名英文作品名
1964《蚵女》 Oyster Girl
1964《牧野恩仇》
1965《生命之歌》
1968《黑沙村大決鬥》 Duel at Black Dunes
1981《皇天后土》 The Coldest Winter in Peking
1981《怒犯天條》 Offend the Law of God
1982《苦戀》 Portrait of a Fanatic
1986《八二三炮戰》 The Kinmen Bombs

作品年表 - 製片

年份作品名英文作品名
1983《天下第一》 All the King's Men
1986《愛是做鬼也愛》 Love Is ove

作品年表 - 策劃

年份作品名英文作品名
1978《怒潮澎湃》(紀錄片)
1979《我愛芳鄰》 My Lovely Neighbor
1979《香火》 Gone with Honor
1979《一個女工的故事》
1980《源》 The Pioneers
1980《天狼星》
1980《西風的故鄉》
1980《緊迫盯人》 Honeymoon Chaser
1980《血濺冷鷹堡》 Mission over the Eagle Castle
1980《花飛花舞春滿城》
1981《龍的傳人》 The Land of the Brave
1981《大湖英烈》 A Man of Immortality
1981《皇天后土》 The Coldest Winter in Peking
1981《辛亥雙十》 The Battle for the Republic of China
1981《Z字特攻隊》
1982《大遠景》 Return of the Electric Love
1982《動員令》 Days In the Army
1982《老師,斯卡也答》 A Lily in the Valley
1982《光陰的故事》 In Out Time
1983《魔輪》
1983《天下第一》 All the King's Men
1983《兒子的大玩偶》 The Sandwich Man
1984《策馬入林》 Run Away
1984《竹劍少年》 Kendo Kids
1984《霧裡的笛聲》 Nature Is Quiet Beautiful
1984《小爸爸的天空》 Out of the Blue
1984《戰爭前夕》 Impending War
1984《阿福的禮物》 Ah Fu
1984《洪隊長》 The Thunderbolt Commander
1985《童年往事》 The Time to Live and the Time to Die
1985《我這樣過了一生》 Kuei - Mei, a Woman
1985《小畢的故事》 Growing Up
1985《傻福星》 The Blessed Foolish Guys
1985《最想念的季節》 My Favorite Season
1986《八二三炮戰》 The Kinmen Bombs
1986《父子關係》 The Two of Us
1986《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 Reunion
1986《恐怖份子》 Terrorizers
1986《我兒漢生》 Hanson, My Son
1986《我的愛》 This Love of Mine
1987《戀戀風塵》 Dust in the Wind
1987《魔鬼天使》 Amnesty Decree
1987《大海計畫》 The Sea Plan
1987《那一年我們去看雪》 Cold
1987《旗正飄飄》 Flag of Honor
1987《桂花巷》 Osmanthus Alley
1987《期待你長大》 Be My Lovely Again
1987《稻草人》 Straw Man
1988《怨女》 Rouge of the North
1988《陰間響馬,吹鼓吹》 The Digger, for Whom the Suona Blows
1988《落山風》 Autumn Tempest
1988《第一次約會》 First Date
1989《香蕉天堂》 Banana Paradise
1989《晚春情事》 Spring Swallow
1989《感恩歲月》 A Son Remembers
1990《販母案考》 A Woman and Seven Husbands
1990《九天玄女》 Angel or Whore
1990《客途秋恨》 Song of The Exile
1990《皇家重案組》
1991《喋血邊緣》 The Real Me

作品年表 - 著作

年份作品名英文作品名
1960獨幕劇《翠竹蒼松》/正中書局

大事年表

年份事蹟
1929農曆三月十四日出生於山東蓬萊,進入新制學校前,曾於私塾啟蒙兩年。
1950舞台劇「因果」獲國防部劇本徵選首獎。
1951進入政治作戰學校影劇系就讀。
1952完成舞台劇「冀北三年」,由政戰學校影劇系學生演出。
1953畢業於政治作戰學校影劇系,以少尉官階分發至農教公司(中影前身)服務。廣播劇「父親」獲中華文藝獎金委員會國父誕辰獎第三獎,由文藝創作設製播。
1954完成舞台劇「文饉圖」,獲教育部最佳編劇獎。廣播劇「長明燈」獲軍中文藝獎金委員會第一獎,由國防部總政治作戰部製播。
1955完成舞台劇「這一代」,獲軍中文藝獎金委員會第一獎,由國防部總政治作戰部演出。也完成「荊軻刺秦王」。「文饉圖」由天視月刊社 演出。
1956「荊軻刺秦王」由中興大學救國團社演出。舞台劇「鳳朝陽」獲國防部劇本創作官佐組第一名,由空中大鵬劇對演出。
1957完成舞台劇「田園春曉壯士還」、「風和日麗」,由台灣製片廠中國劇藝社演出。創作電視劇本《乞丐與藝妲》,由三元影業社攝製上映;完成舞台劇「幾番風雨」,獲國防部新文藝運動委員會最佳編劇獎。
1958三軍劇隊演出「幾番風雨」。完成舞台劇「正人君子」、「寒歲圖」,分別由軍力行劇隊、國防部總政治作戰部演出。
1959完成舞台劇「自君別後」,由空軍力行劇隊演出。
1960完成獨幕劇「翠竹蒼松」,由正中書局出版;舞台劇「春華秋實」獲教育部劇本徵集佳作獎。廣播劇「父與子」、「相思夢」,由中廣公司製播。
1961舞台劇「芳草天涯」獲教育部劇本徵集第二獎,由教育部出版。廣播劇「移花淚」、「晚歌」、「倩女淚痕」由中廣公司製播。
1962舞台劇「天外恩仇」獲教育部劇本徵集第一獎,由教育部出版。廣播劇「一曲相思」、「舞迎春」、「兩片雲」由裝廣公司製播。
1963廣播劇「無價的贈禮」、「春的信息」、「黃自傳」由中廣公司製播。完成舞台劇「避風港」,由康樂月刊社演出。電視劇本「藍與黑」改編自王藍原著小說,分三集由台灣電視公司攝製播映。完成電視劇本「天涯芳草」,由台灣電視公司攝製播映。創作電影劇本《牧野晴天》,由國光公司攝製上映。
1964創作電視劇本《蚵女》,由中影公司攝製上映。
1965廣播劇「小城夜曲」由中廣公司製播。赴美國夏威夷大學戲劇系研究。
1966結束在美夏威夷大學之戲劇研究,回國。廣播劇「夏日的旋律」由中廣公司製播;創作電影劇本《採茶時節》、《春之聲》、《生命之歌》,分別由中華電影公司、香港萬聲影業公司、中影公司攝製上映。導演舞台劇「碾玉觀音」、「康蒂妲」獲教育部最佳導演獎。舞台劇「壩」獲劇本類國軍文藝金像獎。
1968入淡江文理學院(即淡江大學)中文系就讀。廣播劇「艷陽天」、「夢裡相思」、「匪窟淘金記」、「歸寧」由中廣公司製播,「萬發白鐵號」由軍中電台製播;電視劇本「戲中戲」、「彩霞滿天」、「相思夢」,由台灣電視公司攝製播出;創作電影劇本《黑砂村》、《孟姜女》,分別由香港萬生影業公司、全泰影業公司攝製上映。完成舞台劇「雲山深處」、「歸去來兮」,均未出版及演出,「歸去來兮」獲中國話劇委員會、中國文藝協會最佳編劇獎。
1969廣播劇「新春即景」、「孔夫子」、「荊軻」、「春的信息」由中廣公司製播。創作電影劇本《牛郎織女》,由國鑫影業公司攝製上映。
1970導演舞台劇「紅鼻子」,為首演。
1971創作電視單元連續劇本「大將軍郭子儀」
1972創作電視劇「毒鴛鴦」,由淡江文理學院中文系畢業。
1974舞台劇「山河歲月」獲劇本類國軍文藝金像獎,並完成舞台劇「在天之涯」、「龍」,並由中國青年劇團演出。
1977與張永祥等聯合創作連續劇本「風雨生信心」,或國家文藝獎。
1978創作電視連續劇本「艷陽天」。
1979創作電影劇本「皇天后土」,並擔任話劇欣賞委員會總幹事
1980完成舞台劇「矗」。
1981電影劇本『皇天后土』獲文藝協會電影編劇榮譽獎集中山學術文藝獎
1982完成電影劇本『苦戀』,改編自白樺同名小說。
1983與張永祥、貢敏以各寫一幕獨幕劇方式,及成一齣舞台劇「生命線傳奇」,並任導演。由國防部藝術工作總隊演出。
1986創作舞台劇「五月榴花紅」,並任導演。由國防部藝術工作總隊演出。
1992三月二十一日因癌症病逝,享年六十四歲。

得獎紀錄

年份事蹟
1950舞台劇「因果」獲國防部劇本徵選首獎。
1953廣播劇「父親」獲中華文藝獎金委員會國父誕辰獎第三獎,由文藝創作社製播。
1954舞台劇「文饉圖」,獲教育部最佳編劇獎,廣播劇「長明燈」獲軍中文藝獎金委員會第一獎,並且由國防部總政治作戰部製播。
1955完成舞台劇「這一代」,獲軍中文藝獎金委員會第一獎,由國防部總政治作戰部演出。
1956舞台劇「鳳朝陽」獲國防部劇本創作官佐組第一名,由空軍大鵬影劇隊演出。
1961舞台劇「芳草天涯」獲教育部劇本徵集第二獎。
1962舞台劇「天外恩仇」獲教育部劇本徵集第一獎。
1967導演舞台劇「碾玉觀音」、「康蒂妲」獲教育部最佳導演獎,並以舞台劇「壩」獲劇本類國軍文藝金像獎。
1974舞台劇「山河歲月」獲劇本類國軍文藝金像獎。
1977與張永祥等聯合創作的連續劇劇本「風雨生信心」,獲得國家文藝獎。
1979以《怒潮澎湃》獲得第十六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
1981《皇天后土》獲第十八屆金馬獎優等劇情片,劇本則獲文藝協會電影編劇榮譽獎以及中山學術文藝創作獎。
1985《策馬入林》獲第二十二屆金馬獎優等劇情片。

相關閱讀

編號資料
1『劇人趙琦彬』/ 趙琦彬紀念文集編輯委員會編 / 1992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版權所有 | 電話:(02)2392-4243 | 傳真:(02)2392-6359 | 地址:10051台北市中正區青島東路7號4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