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影人目錄 > 男演員

  1. 製片
  2. 導演
  3. 女演員
  4. 男演員
  5. 編劇
  6. 攝影
  7. 配樂
  8. 影評人
  9. 其他工作人員

男演員

洪一峰  Hung I-Feng

1927年,洪一峰生於台北,本名「洪文路」。小學即展現音樂才華的他,在北港公學校就讀時深受日籍音樂老師野世先生疼愛,個別教導他歌唱技巧與樂理,遷回台北後進入龍山國民學校繼續課業,音樂老師也個別教導他演奏小提琴,這兩位音樂老師的指導,為他日後演唱奠定了基礎。

16歲時開始分擔家計的他,剛開始在日本人開設的工廠工作,但因禁不住內心對音樂的喜愛而離開工廠,有時在街頭幫人畫素描維生,有時參與公會堂(現為中山堂)的演唱活動,當時自取「洪文昌」為藝名。

1946年他自譜詞曲寫下〈蝶戀花〉,展現了詞曲創作的才華,之後也和他哥哥洪德成組成小型業餘歌唱樂團;1947年發生228事件,他們鑒於政治氣氛的詭譎不定,只好解散樂團。之後,他和任職於龍山區公所的翁志成在艋舺成立「天聲音樂研究社」開班授課,三年後,因團員各有生涯規劃,「天聲」宣告解散。此後,洪一峰開始受邀到電台演唱,他首開的現場演唱方式受到聽眾的喜愛,當時的民聲、民本、天南、正聲等電台都爭相邀請他,他當時在算命師的建議下取「洪一峰」為藝名。

1957年,他認識了作詞家葉俊麟,為了不讓台語創作歌曲被50年代中期掀起的懷日風潮所淹沒,兩人開始合作寫歌,陸續完成了〈舊情綿綿〉、〈淡水暮色〉、〈思慕的人〉、〈寶島四季謠〉、〈寶島曼波〉等曲。洪一峰低沉富含感情的嗓音,將〈思慕的人〉、〈舊情綿綿〉等曲唱得蕩氣迴腸,十分受聽眾歡迎,〈舊情綿綿〉也奠定了洪一峰在台語歌壇的地位,與文夏並稱「寶島歌王」。1960年代,堪稱是「洪一峰時代」。1961年,組「洪一峰歌舞團」,在全台巡迴公演,除了他自己擔綱演出外,紀露霞、張淑美、張美雲都曾受邀到歌舞團駐唱,所到之處大受歡迎、聲名遠播,他還曾受聘到日本東寶影片公司所屬頂級演出場所「日本劇場」演唱。

1962年,台語電影有意藉台語歌手的高知名度與民眾看明星的心態,以台語歌舞片創造商機,永新電影公司於是請人以當時風靡全台的〈舊情綿綿〉編寫《舊情綿綿》劇本,商請洪一峰擔任男主角。繼《舊情綿綿》後,洪一峰續拍《何時再相逢》並寫作電影主題曲,之後在《祝你幸福》、《無情的夢》、《歌星淚》等三部電影中客串演出。1972年,台日斷交,政府明令禁播日本電影與歌曲,日曲改填台語詞的歌曲也受波及遭禁唱;1976年,新公佈的廣電法中規定「電視台和廣播電台宜少播放台語歌」,一時之間,所有靠台語歌生活的詞曲創作者、唱片公司、歌星,都失去舞台,他因此被迫轉往日本發展。 

1982年,他的兒子洪榮宏成了台語歌曲的新偶像後,洪一峰才再度提筆和葉俊麟、黃瑞祺合作寫下新歌。2003年11月29日,台北縣政府為了感謝洪一峰對台語歌壇的貢獻,在淡水漁人碼頭舉辦「淡水暮色」音樂會,並將〈淡水暮色〉刻成歌碑,豎立在漁人碼頭的情人橋畔。2004年,總統陳水扁在「台灣之歌頒獎典禮」上特別頒發獎狀,表揚他對台語歌壇的貢獻,並尊稱他為「台灣國寶」。2005年,因心肌梗塞緊急入院,進行心導管手術,病癒後已較少公開演唱。

2010年2月24日‎因胰臟癌病逝於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作品年表 - 演出

年份作品名英文作品名
1962《舊情綿綿》 Love Never Ceases
1963《何日再相逢》
1964《祝你幸福》
1965《無情的夢》
1967《歌星淚》
1970《金龍一號》

得獎紀錄

年份事蹟
2010中華民國總統褒揚令
2010第21屆金曲獎特別貢獻獎

相關閱讀

編號資料
1『寶島歌聲』 / 郭麗娟 / 台北:玉山社 / 2005 / 頁30-39
2『三重唱片業.戲院.影歌星史』 / 蔡棟雄編 / 台北縣三重市公所 / 2007 /頁73-76
3『台灣影視歌人物誌1950-1965』 / 姚立群等撰編 / 台北市:新聞局 / 2008 / 頁113-116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版權所有 | 電話:(02)2392-4243 | 傳真:(02)2392-6359 | 地址:10051台北市中正區青島東路7號4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