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名柯俊良,1945年出生於台灣高雄市。高雄市立第二中學初中畢業後,進入台語片金獅影片公司當工人和群眾演員,吸取許多經驗。在離開金獅公司後,1962年主演台語片《天字第一號》。1963年演出《義犬救主》,票房不錯,之後又演出《流浪賣花姑娘》,因外型俊挺,成為台語片當紅小生,後主演數十部台語片。1965年開始參加國語片的演出,因受中影製片經理
白景瑞網羅,進入中央電影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擔任基本演員,主演 《啞女情深》等十餘部國語片,奠定其在國語片的地位,並陸續與
李行、
白景瑞合作。其中在影片《寂寞的十七歲》中扮演風流瀟灑的表哥,獲第十四屆亞洲影展最佳男主角獎,是中國影壇上第一位亞洲影帝。1967-1969年服兵役。1970年回中影並與著名演員
張美瑤結婚。同年在影片《家在台北》中扮演工程師,表演穩重、深沈,在《再見阿郎》中扮演無賴阿郎,兩角色反差極大,都演得有血有肉。1971年赴港發展,並嘗試導戲,但成績並不理想。
1974年在影片《英烈千秋》中飾演抗日名將張自忠,以此片獲得第二十一屆亞洲影展最佳男主角獎,為其演藝事業再創高峰。1978年主演影片《黃埔軍魂》,再度獲得第十六屆金馬獎最佳男主角獎。70年代正值黑社會題材影片興起,
柯俊雄亦正亦邪的性格特質,使得許多編導邀約演出黑社會電影,如《上海大亨》、《職業殺手》等。1973年和1981年曾自組鴻達電影公司和天元電影公司,導演《大阿哥》、《彩雲片片》等影片,因賣座不佳而停業。後自編自導自演影片《我的爺爺》,1982年獲巴拿馬國際電影節最佳男主角獎。參加拍攝的影片尚有《八百壯士》、《大三元》、《愛有明天》、《 我父、我夫、我子》等。1988年出任演藝工會理事長,時正值工運思潮在台覺醒,
柯俊雄領導的演員工會說服政府,規定外籍演員在台演出需工作證以保護本地演員的工作機會。
其演藝生涯從台語片到國語片,從中影的健康寫實到
瓊瑤文藝、政宣軍教及黑社會類型電影,所演出的角色從市井小人物到霸氣英雄,其中又以在軍教片中的軍人形象最讓人印象深刻,小人物的造型如在《再見阿郎》中的地痞,英雄者則如《英烈千秋》、《八百壯士》中的民族英雄形象 ,性格氣質也正如其外貌般霸氣、不拘小節,無論是正面的英雄角色或反面的流氓黑道,都極具說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