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影人目錄 > 導演
|
|
|
 | 李祐寧 Lee You-ning 1951年1月10日生於台北,在眷村中長大,1975年從淡江大學畢業。在大學裡他唸的是教育資料科技學系,包括許多視聽教育課程,以及電視電影常識。退伍之後,因為興趣而進入中華電視公司第一期電視編導班學習電視劇的編導,但他一心想成為電影導演,出國深造。1979年至1983年, 李祐寧擔任中國時報駐美國好萊塢特派專欄作者,期間又擔任北美事務協調委員會洛杉磯新聞處的雇員,並且兼職製作國內的電視節目。在這樣的半工半讀之下,先後在洛杉磯哥倫比亞大學、南加州大學等學校攻讀碩士學位。
1984年 李祐寧回到台灣,在當時剛成立的蒙太奇公司擔任編導工作,執導了《殺手輓歌》,接著便陸續為高仕、湯臣、中影、學者等公司導演電影。1986年, 李祐寧接下了教職,接著便陸續在大專院校或影視機關單位開課教授電影製作、編劇、美學、企劃等等科目。他的組織管理能力越來越被電影圈倚重,先後參與了數屆金馬獎的執行工作,以及擔任中影製片部經理,並且曾任台灣電影影劇協會理事、台灣製片協會理事、台灣電影導演協會常務理事等,在在顯露出他能夠審度時事運籌帷幄的卓越才幹。他並且導演許多廣告作品,而 李祐寧導演的電影作品雖然不多,但這些作品仍然有其社會性及藝術性。多年來在電影產業中的耕耘,他在工作上的努力和貢獻是有目共睹的。 |
|  |
作品年表 - 導演 年份 | 作品名 | 英文作品名 |
---|
| | | 1983 | 《天亮叫我》 | | | 1984 | 《殺手輓歌》 | | | 1984 | 《老莫的第二個春天》 | Old Mo's Second Spring | | 1985 | 《竹籬笆外的春天》 | Spring Outside the Fence | | 1987 | 《父子關係》 | The two of us | | 1987 | 《那一年我們去看雪》 | Cold | | 1988 | 《老科的最後一個秋天》 | | | 1989 | 《遊戲規則》 | The Rule of the Game | | 1990 | 《美國護照》 | | | 1995 | 《流浪舞台》 | Formosa Sisters' | | 2000 | 《紅字》 | | | 2003 | 《爺爺的家》 | Yeh Yeh de Chia / Grandpa's Home | |
作品年表 - 編劇 年份 | 作品名 | 英文作品名 |
---|
| | | 1983 | 《甲子玄機》 | | | 1984 | 《殺手輓歌》 | | | 1985 | 《竹籬笆外的春天》 | Spring Outside the Fence | | 1987 | 《那一年我們去看雪》 | Cold | | 1989 | 《遊戲規則》 | The Rule of the Game | | 1995 | 《流浪舞台》 | Formosa Sisters' | |
作品年表 - 監製 年份 | 作品名 | 英文作品名 |
---|
| | | 1985 | 《唐朝綺麗男》 | Tong Chee yi li nan | |
作品年表 - 製片 年份 | 作品名 | 英文作品名 |
---|
| | | 1995 | 《流浪舞台》 | Formosa Sisters' | | 1999 | 《條子阿不拉》 | Cop Abula | | 2000 | 《運轉手之戀》 | The cabbie | | 2000 | 《沙河悲歌》 | Lament of the Sand River / Lament of the Sand | | 2000 | 《西洋鏡》 | Shadow magic | | 2001 | 《深深太平洋》 | An Ocean Too Deep | | 2001 | 《自由門神》 | A Way We Go | | 2001 | 《二月十四》 | Be My Valentine | | 2001 | 《停車暫借問》 | A Pinwheel Without Wind | |
作品年表 - 策劃 年份 | 作品名 | 英文作品名 |
---|
| | | 1985 | 《八番坑口的新娘》 | Story of a Bride | | 2000 | 《沙河悲歌》 | Lament of the Sand River | |
作品年表 - 著作 年份 | 作品名 | 英文作品名 |
---|
| | | 2000 | 『如何拍攝電影』 | | | 2005 | 『Zoom in 南台灣』 | | |
大事年表 年份 | 事蹟 |
---|
| | 1951 | 1月10日出生於台北。 | | 1975 | 6月淡江大學畢業。 | | 1979 | 擔任中國時報駐好萊塢專欄作家。 | | 1980 | 完成電影劇本《天亮叫我》以及《殺手輓歌》,但找不到人肯投資拍攝,遂改編《殺手輓歌》為小說,在中國時報上發表。 | | 1981 | 擔任北美事務協調委員會洛杉磯新聞處雇員。 | | 1984 | 回到台灣,在蒙太奇公司擔任編導,從此開始導演生涯。 | | 1986 | 在淡江大學大傳系、教育資料科技系教授電影製作、電影編劇、電影美學。 | | 1990 | 在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系教授電影編劇,以及在電影製片協會的演員班、電影企劃班教授導演以及電影製片,並且在台灣電視公司編導班任教。 | | 1990 | 應聘成為廣電基金製作人,攝製教師特別節目《運動熱線》、《播種者-高梓》。 | | 1992 | 1992到1994年間 擔任第二十九屆到第三十一屆金馬獎執委會秘書長。 | | 1995 | 創立中國點子電影公司。 | | 1996 | 1996到1999年間 擔任第三十三屆到第三十七屆金馬獎執委會秘書長。 | |
|
|
|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版權所有 | 電話:(02)2392-4243 | 傳真:(02)2392-6359 | 地址:10051台北市中正區青島東路7號4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