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影人目錄 > 導演
|
|
|
 | 李泉溪 Li Chuan-Hsi
1926年生於北港,幼年在嘉義大林讀書,後赴日就讀高等學校。光復後返台報考「內地大學公費生」,志願分發廈大經濟系。大陸淪陷後,與陳洪民隨海軍官校艦隊返台,1951年任掃蕩報經濟版記者,次年任全民日報駐台中記者。1953年至中影台中片廠實習,兩年後適逢台語片興起,跟隨何基明導演拍攝第一部35釐米台語片《薛平貴與王寶釧》,次年也參與製作《薛平貴與王寶釧》二、三集,後並擔任李嘉導演《補破網》的製片。
1957年拍攝導演生涯的處女作《赤崁樓之戀》,之後還拍了《嘉慶君遊台灣》等古裝、時裝文藝片。1959年李泉溪和成功影業社長周天生、佈景師黃良雄合組「金山電影攝影社」,包括台中生市民生戲院搭景拍片,當時台語片圈稱之為「金山片廠」﹔1963年與天華周天素、美都蔡秋林合資成立大都沖印公司, 由中影技術部門主任陳棟負責技術部門,網羅當時中影的技術人才如林贊庭、洪慶雲等人,「大都」成立於台語片黃金時代,標誌了一系列民營製片的作業獨立,也在技術方面培養諸多後進。1959至1961年間,台語片進入減產的低潮期,但是在這期間,李泉溪仍沒有停止拍攝,而且產量超過其他同期導演﹔他的影片類型極廣,不過最被稱道且擅長的仍是歌仔戲電影。1965年台灣日報主辦的「國產台語影片展覽會」,獲讀者票選為十大導演之一。國語片的市場越來越大後,1967年到1970年間,他拍攝的國語片數目甚至超過同期的台語片。
直到1971年進入華視為止,在電影圈二十年內,總共導了近一百三十部電影,不但是台語片導演中產量最多的,也見證了台語片的歷史發展。進入華視後,拍攝的台語連續劇包括「鳳山虎」,以及重拍自己電影處女作的「赤崁樓之戀」,1972年轉往中視,與製作人周遊多次合作﹔同時,台語電影拍片環境每況愈下,李泉溪在1978年完成了他的最後一部台語片《愛在夕陽下》。
1994年後從中視退休並且創立了傳播公司;2001年病逝,享年76歲。
|
|
|  |
作品年表 - 導演 年份 | 作品名 | 英文作品名 |
---|
| | | 1957 | 《赤崁樓之戀》 | | | 1957 | 《誰的罪惡(一)》 | | | 1957 | 《嘉慶君遊台灣》 | | | 1957 | 《黃昏再會》 | | | 1958 | 《誰的罪惡(續集)》 | | | 1958 | 《誰的罪惡(完結篇)》 | | | 1959 | 《關東女俠》 | | | 1959 | 《李三娘》 | | | 1960 | 《八美圖(上)》 | | | 1960 | 《八美圖(下)》 | | | 1960 | 《狸貓換太子》 | | | 1960 | 《金華府慘案》 | | | 1961 | 《乞食婆遊靈山》 | | | 1961 | 《無子娶媳婦》 | | | 1961 | 《無你我會死》 | | | 1961 | 《甘國寶大破白水莊》 | | | 1961 | 《陳靖姑》 | | | 1961 | 《矮仔財遊臺灣》 | | | 1961 | 《五子告夜狀》 | | | 1961 | 《王金保合同記》 | | | 1961 | 《薛丁山三請樊梨花》 | | | 1961 | 《薛剛三祭鐵坵墳》 | | | 1961 | 《女鏢師》 | | | 1961 | 《女俠夜明珠》 | | | 1961 | 《蔡端造洛陽橋》 | | | 1961 | 《李廣大鬧三門街》 | | | 1961 | 《狄青大戰八寶公主》 | | | 1962 | 《三公主下凡》 | | | 1962 | 《三盜狀元印》 | | | 1962 | 《姜子牙下山》 | | | 1962 | 《姜子牙下山(續集)》 | | | 1962 | 《姜子牙下山(完結篇)》 | | | 1962 | 《正德君與白牡丹》 | | | 1962 | 《白猴招親》 | | | 1962 | 《荒江女俠方玉琴》 | | | 1962 | 《楊令婆脫殼》 | | | 1962 | 《五虎平南第三集》 | | | 1962 | 《火燒洪家寨》 | | | 1962 | 《雙王子復國(上集)》 | | | 1962 | 《雙王子復國(下集)》 | | | 1962 | 《韓信出世》 | | | 1962 | 《韓信逼死楚霸王》 | | | 1962 | 《薛剛大鬧花燈》 | | | 1962 | 《蜜蜂計》 | | | 1962 | 《礦山風雲兒》 | | | 1962 | 《呂蒙正拋繡球》 | | | 1962 | 《憨查某哭倒烏龜洞》 | | | 1962 | 《武當小劍客》 | | | 1962 | 《怪鷹五彩燕》 | | | 1962 | 《狄青取真珠旗》 | | | 1962 | 《遊俠胡劍明》 | | | 1963 | 《三龍奪明珠》 | | | 1963 | 《乞丐王子》 | | | 1963 | 《再見夜都市》 | | | 1963 | 《五娘思君》 | | | 1963 | 《山伯英台》 | | | 1963 | 《李亞仙》 | | | 1963 | 《鴉片戰爭》 | | | 1963 | 《遊俠胡劍明(續集)》 | | | 1964 | 《八十八號情報員》 | | | 1964 | 《三元相思曲》 | | | 1964 | 《祝你幸福》 | | | 1964 | 《戀愛風》 | | | 1964 | 《遊俠四金剛》 | | | 1964 | 《遊俠胡劍明(第三集)》 | | | 1964 | 《遊俠胡劍明(完結篇)》 | | | 1965 | 《哀愁風雨橋》 | | | 1965 | 《難忘的愛人》 | | | 1965 | 《豔賊蜘蛛子》 | | | 1965 | 《豔賊黑蜘蛛》 | | | 1965 | 《遊俠四金剛(續集)》 | | | 1965 | 《遊俠四金剛(完結篇)》 | | | 1965 | 《澎湖嫂尋夫》 | | | 1966 | 《七海小遊俠》 | | | 1966 | 《迷魂鎗》 | | | 1966 | 《內山姑娘要出嫁》 | | | 1966 | 《暗殺命令》 | | | 1966 | 《獨眼貓》 | | | 1968 | 《女鏢師》 | | | 1968 | 《滿面春風》 | | | 1968 | 《花魁女》 | | | 1969 | 《賣油郎》 | | | 1970 | 《滿面春風》 | | | 1978 | 《愛在夕陽下》 | | |
作品年表 - 製片 年份 | 作品名 | 英文作品名 |
---|
| | | 1956 | 《補破網》 | | | 1965 | 《第三號反間諜(續集)》 | | | 1965 | 《歡喜做新娘》 | | | 1965 | 《內山姑娘要出嫁》 | | | 1968 | 《大遊俠》 | | |
大事年表 年份 | 事蹟 |
---|
| | 1926 | 出生於北港,祖籍泉州,父祖往來兩岸經營運輸業,至父代定居台灣。幼時在嘉義大林讀書,後赴日就讀高等學校。 | | 1945 | 19歲。返台報考「內地大學公費生」,志願分發廈大經濟系。結識陳洪民。 | | 1948 | 《雞鳴早看天》編劇洪深赴廈大教授法國文學,業餘開「電影講座」。 | | 1949 | 23歲。大陸淪陷,隨海軍官校艦隊返台,陳洪民同行。 | | 1951 | 任掃蕩報經濟版記者。 | | 1952 | 全民日報駐台中記者。 | | 1953 | 至中影台中片廠實習。26歲結婚,共育有四女二子。 | | 1955 | 29歲,跟隨何基民導演拍攝《薛平貴與王寶釧》第一集,乃首次參與電影製作。 | | 1956 | 《薛平貴與王寶釧》第二、三集。擔任李嘉導演《補破網》製片,該片租用中影攝影棚、器材、設備與技術,並使用同步錄音。 | | 1957 | 處女作《赤崁樓之戀》,成功影業老闆周天生投資,鄭政雄編劇。同年續有《嘉慶君遊台灣》、《黃昏再會》、《誰的罪惡》等三部作品。後兩部曾參加同年11月徵信新聞社主辦之台語片影展。 | | 1958 | 中影台中片廠火災,拍片重心移往台北。 | | 1959 | 成立「金山電影攝影社」,有燈光、攝影等設備,輪流聘請中影攝影師拍片,亦受人委託代拍。 | | 1959 | 至1961年間,在霧峰租文化戲院與編劇洪信德(劍龍)合作拍攝歌仔戲、古裝片數十餘部。 | | 1964 | 與天華周天素、美都蔡秋林合資成立大都沖印公司。首次執導國語片《八十八號情報員》。 | | 1965 | 台灣日報主辦「國產台語片展覽會」獲讀者票選十大導演之一。成立黑松公司。出品《豔賊蜘蛛子》、《豔賊黑蜘蛛》、《內山姑娘要出嫁》、《歡喜做新娘》等片。 | | 1967 | 至1969年間,拍攝國語片《女俠紫金鏢》、《女鏢師》等約十二部。 | | 1971 | 進入華視,拍至閩南語連續劇「鳳山虎」、「赤崁樓之戀」等。 | | 1972 | 轉往中視,至1990年間拍製國語連續劇:「贖罪」、「梨花淚」、「一縷相思情」、「飄香夢」、「一翦梅」、「少年十五二十時」、「成功嶺上」等三十餘部。 | | 1991 | 66歲。仍在電視界服務。 | | 2001 | 病逝。享年76歲。 (註:李泉溪年表——林文珮輯) (註:以上資料出處——『台語片時代』/ 電影資料館口述電影史小組) | |
|
|
|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版權所有 | 電話:(02)2392-4243 | 傳真:(02)2392-6359 | 地址:10051台北市中正區青島東路7號4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