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影人目錄 > 導演

  1. 製片
  2. 導演
  3. 女演員
  4. 男演員
  5. 編劇
  6. 攝影
  7. 配樂
  8. 影評人
  9. 其他工作人員

導演

宋存壽  Song Chun-So

1930年生,江蘇江都人,1949年到香港,旋即考入香港文化專科學校,畢業後與胡金銓同時供職嘉華印刷廠,兩人志趣相投,經常結伴觀賞電影。1955年由胡金銓介紹認識李翰祥,再由李翰祥介紹入羅維經營之四維公司,編寫《多情河》電影劇本,這是宋存壽首度接觸電影實務工作,次年轉入邵氏擔任編劇,並歷任多部影片之場記工作,於1961年擢昇副導演。1963年隨李翰祥來台,1964年任李翰祥《七仙女》、《狀元及第》及《西施》等片之副導,至1966年才首次執導《天之驕女》,正式展開其導演生涯。歷來公認宋存壽最好的作品為《破曉時分》、《母親三十歲》及《窗外》(由林青霞主演)等片,備受影評人及知識分子的肯定;其中《窗外》因原著作者抗議版權問題而未在台灣公映,截至1982年導演《老師,斯卡也答》為止,共執導電影作品二十六部。

宋存壽是中國導演中少數能將形式與內涵溶為一體的導演之一。他的風格清淡雋永,往往在一些平實的敘述中烘托出一個充滿「人」味的感情世界。在他的電影裡,普遍觀照人們由農業社會轉入工商社會的變遷中造成的個人價值的轉化,所以他的電影主題大多是「個人的情欲與團體道德規範的衝突、個人主義與家族主義的衝突、個人與社會的衝突、個人與傳統的衝突」(李道明語),這樣一個充滿矛盾與掙扎的世界。然而由於宋存壽本人清淡樸實的傾向,這些題材到他手裡並沒有被處理成情緒誇張的鬧劇,往往只是悲憫地呈現出這些人物的衝突、掙扎,並最終屈服於傳統的「成熟」過程。他的作品不講大道理,只求把一些通俗、言情的故事拍得細膩、恰到好處,透過他高度內斂的技巧,總是能夠描繪出一幅幅扣人心弦、感人至深的浮世繪。宋存壽這種沉緩細緻的藝術風格,恬靜質樸,似淡而實美,是純然的中國式風格,在華人電影史中自有其一定的地位!

作品年表 - 導演

年份作品名英文作品名
1966《天之驕女》 A Perturbed Girl
1968《破曉時分》 At Dawn
1969《鐵娘子》 Iron Petticoat
1971《庭院深深》 You Don't Tell Him
1972《母親三十歲》 Story of a Mother
1972《心蘭的故事》
1972《輕煙》 Love is Smoke
1973《窗外》 Outside the Window
1974《早熟》 Thirteen
1974《古鏡幽魂》 Ghost in the Mirror
1974《夜半怪談》 The wind of ghost
1974《女記者》 News Hen
1975《晨星》
1975《水雲》 He Loved Once Too Many
1976《秋霞》 Chelsia My Love
1978《花非花》
1978《此情可問天》 Ask My Love from God
1978《留下一片相思》(又名《綠色山莊》)
1978《鸚鵡傳奇》
1979《第二道彩虹》
1979《落花流水春去也》 Fallen Flowers, Flowing Water, the Spring Is Gone
1980《我歌我泣》 I Sing I Cry
1980《候鳥之愛》 To You with Love
1980《走不完的路》(又名《瀟瀟秋水寒》)
1982《翹家的女孩》
1982《老師•斯卡也答》 A Lily in the Valley

作品年表 - 編劇

年份作品名英文作品名
1958《一夜風流》 The Unforgettable Night
1959《歌迷小姐》 Miss Songbird
1960《自由戀愛》
1960《茶山情歌》 Love Ditties on the Tea Hill
1963《義犬遊俠》
1964《狀元及第》 Trouble on the Wedding Night

大事年表

年份事蹟
1930九月二日出生於江蘇省江都縣(舊稱揚州),父親經營五洋店(小型百貨商店),上有兄姐六人,為么子。
1936六歲,入私塾啟蒙。
1938八歲,入揚州私立達德小學。第一次看電影為陳雲裳主演的《木蘭從軍》。平日常接觸揚州戲及其他地方戲,較偏好武戲。
1944入震旦初中。
1947入震旦高中。
1948高二寒假揚州淪陷,至無錫投靠二哥,隨後輾轉至上海。
1949四月赴港。同年考入香港文化專科學校新聞科夜間部。
1950白天在嘉華印刷廠任會計練習生,半工半讀。與同在嘉華任職的胡金銓經常相偕看電影,印象較深刻的有西片《巫山盟》,國片《生死恨》、《一江春水向東流》、《八千里路雲和月》、《小城之春》等。
1955 經胡金銓介紹,進入羅維所經營之四維影片公司,第一次接觸電影實務工作,編寫羅維導演《多情河》劇本,依據法國名劇《西哈諾》改編,羅維、劉亮華主演。
1956認識李翰祥,並由李翰祥介紹進入邵氏公司任編劇。該年僅完成劇本《一夜風流》。
1958隨卜萬蒼加入童月娟女士的「新華」電影公司,任《豆腐西施》(卜萬蒼執導,林翠、金峰主演)場記。並隨新華公司《青城十九俠》(屠光啟導演)外景隊來台-這是宋存壽第一次來台。
1960任嚴俊執導《花田錯》場記。
1961再度加入邵氏。任王月汀執導《神仙、老虎、狗》副導。
1962任胡金銓《玉堂春》副導,拍攝中途被李翰祥召回編劇組。完成「桃花扇」、「卓文君」兩劇本,但未被拍成電影。
1963邵氏與國泰搶拍《梁山伯與祝英台》,與王卜一、蕭銅三人合編劇本,由周藍萍編曲,李翰祥執導,胡金銓、何夢華協導,在台灣創下空前賣座記錄。十二月隨李翰祥來台組「國聯」電影公司,任李翰祥《七仙女》副導演。
1964任李翰祥執導《狀元及第》、《西施》兩片副導。
1965開拍首部執導作品《天之驕女》。
1966完成《破曉時分》。
1967《女記者》開拍,因「國聯」財務困難,未能完成。
1969執導《鐵娘子》。認識聯邦影業公司招考新星趙瑛瑛小姐。1973年與趙小姐在港結婚,育有二女。
1970執導《庭院深深》,此後持續導演工作十餘年,計自《天之驕女》至《老師斯卡也答》共執導26部影片。
1972與郁正春、楊偉雄合組「八十年代」電影公司。
1975『影響』雜誌七月號製作「宋存壽專題」,為評論界首次完整報導其創作歷程。
1977《窗外》、《母親三十歲》參加荷蘭鹿特丹影展。
1979六月至七月,電影資料館前身電影圖書館舉辦「宋存壽電影回顧展」放映作品十部。
1982首度執導電視劇,作品為張艾嘉製作「十一個女人」系列之「洞仙歌」。執導電影《老師•斯卡也答》,之後長期拍攝電視劇。
2000東京影展舉辦「宋存壽電影專題影展」。
2001三月獲得法國杜維爾亞洲影展頒發象徵終生成就獎的「金蓮獎」,並放映《窗外》、《母親三十歲》等片向宋存壽導演致敬。
十二月獲得第三十八屆金馬獎「終生成就特別獎」。
2006受帕金森氏症所苦,因行動不便住進台北市的安養院,由專人看護。
2007「關懷演藝人員基金會」董事長小野前往探視並大聊當年一起拍片的往事。
2008病逝,享年78歲。

得獎紀錄

年份事蹟
1968以《破曉時分》獲中國影評人協會民國五十七年度最佳國語片第一名。
1971以《庭院深深》獲第九屆金馬獎優等劇情片,最佳男配角王戎。
1973以《母親三十歲》獲中國影評人協會民國六十二年度最佳國語片第一名。
1974以《女記者》獲中國影評人協會民國六十三年度最佳國語片第十名。
1978以《秋霞》獲第十五屆金馬獎優等劇情片,最佳女主角陳秋霞。
2001三月獲得法國杜維爾亞洲影展象徵終生成就獎的「金蓮獎」
十二月獲得第三十八屆金馬獎「終生成就特別獎」。

相關閱讀

編號資料
1「宋存壽作品的結構分析」/ 李道明 /『影響』第11期 / 1975 / 頁2-14
2「和宋存壽聊電影」/ 但漢章 /『影響』第11期 / 1975 / 頁15-25
3「我所知道的宋存壽」/ 但漢章 /『影響』第11期 / 1975 / 頁25-27
4『宋存壽電影回顧展專刊』/ 中華民國電影事業發展基金會 / 1979
5「宋存壽專題」/『影響』第24期 / 1979 / 頁6-36
6「母親三十歲和宋存壽的樸實風格」、「我瞭解宋存壽的方法和態度」/ 黃建業 /『轉動中的電影世界』/ 志文出版社 / 1980
7『六十年代國片名導名作選』/ 蔡國榮編 / 中華民國電影事業發展基金會 / 1982
8「宋存壽的畸零世界」/ 王墨林 /『中國的電影與戲劇』/ 聯亞出版 / 1983
9『港臺六大導演』/ 李幼新編 / 自立晚報出版 / 1986
10「略論宋存壽電影」/ 古繼堂 /『電影欣賞』第57期 / 1992 / 頁17-19
11「追蹤神話的腳步——宋存壽」/『電影欣賞』第59期 / 1992 / 頁3-18
12「台灣電影的性啟蒙」/ 聞天祥 /『影迷藏寶圖』/ 知書房出版 / 1996
13『台灣電影導演藝術』/ 陳飛寶 / 亞太圖書出版 / 1999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版權所有 | 電話:(02)2392-4243 | 傳真:(02)2392-6359 | 地址:10051台北市中正區青島東路7號4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