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影人目錄 > 攝影
|
|
|
 | 杜可風 Christopher Doyle
1952年出生於澳洲雪梨。杜可風的原名是杜爾(Chris Doyle),是近年來華人電影最重要的攝影師之一。少年時代放棄學業充當水手搭上了一艘貨輪,隨後雲遊四方漂泊到亞洲各國,當過各種雜工。其後重返校園,在美國馬里蘭大學主修藝術歷史,並到香港中文大學修讀中文,期間他取了一個中文名字,開始了一個全新的身分,自稱是「得了皮膚病的中國人」。
七○年代末移居台灣,認識了當時尚未成名的大導演侯孝賢和賴聲川﹔1978年他參與創立「蘭陵劇坊」(是台灣第一個現代化的專業創作劇團),開始與「雲門舞集」和Zuni Icosahedron (廿四面體舞蹈)合作攝影工作,1980年任中視新聞性節目「六十分鐘」和台視「映象之旅」的攝影及剪接,曾多次獲得金馬獎提名和金鐘獎座,但不能具名。1981年杜可風踏出影壇的第一步是應楊德昌導演之邀,拍攝其首部電影作品《海灘的一天》,獲得了1983年亞太影展最佳攝影獎,此後將絕大部份的時間和精力投入華語電影的攝製。1986年為香港導演舒琪拍攝第二部作品《老娘夠騷》,同年並往法國拍攝Claire Devers 的《黑與白》。與香港導演王家衛於《阿飛正傳》(1991)中的合作,為他帶來藝術及商業上的突破,其自由奔放與不羈的風格,與王家衛富詩意、即興的劇本配合得天衣無縫,自此展開長期合作關係,為王家衛每部作品掌鏡。杜可風亦曾擔任張艾嘉《夢醒時分》(1992)和關錦鵬《紅玫瑰、白玫瑰》(1994)的攝影指導。他憑《老娘夠騷》、《阿飛正傳》、《東邪西毒》、《墮落天使》四度奪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攝影,而在《東邪西毒》的破格攝影技巧更為他帶來威尼斯影展評審團特別技術成就獎以及金馬獎最佳攝影。
在台灣導演方面,曾拍攝陳國富的《我的美麗與哀愁》,及賴聲川《暗戀桃花源》和《飛俠阿達》等﹔此外,1993年,與大陸第六代導演張元合作《北京雜種》,1996年為中國第五代導演陳凱歌拍攝《風月》。1998年杜可風執導處女作《三條人》,與影評人湯尼恩合作編劇,由日本獨立電影之星淺野忠信主演。近年頻與各國導演合作,包括前往好萊塢拍攝美國導演葛斯.凡桑(Gus Van Sant)重拍希區考克的《1999驚魂記》、Barry Levinson 的《自由峰》;回故鄉澳洲拍攝電影《末路小狂花》;韓國電影《QK賓館》,以及泰國、英國、法國等跨國製作的電影。
|
|
|  |
作品年表 - 導演 年份 | 作品名 | 英文作品名 |
---|
| | | 1999 | 《三條人》 | Away With Words | | 2006 | 《巴黎我愛你》(20部短片之一) | Paris, je t'aime - Porte de Choisy | |
作品年表 - 編劇 年份 | 作品名 | 英文作品名 |
---|
| | | 1999 | 《三條人》 | Away With Words | | 2006 | 《巴黎我愛你》(20部短片之一) | Paris, je t'aime - Porte de Choisy | |
作品年表 - 演出 年份 | 作品名 | 英文作品名 |
---|
| | | 1996 | 《甜蜜蜜》 | Comrades, Almost A Love Story | | 2000 | 《網路鬼美眉》 | | | 2005 | 《春田花花同學會》 | McDull the Alumni | |
作品年表 - 攝影 年份 | 作品名 | 英文作品名 |
---|
| | | 1983 | 《海灘的一天》 | That Day, on the Beach | | 1986 | 《黑與白》 | Co-Cinematography with Daniel Desbois | | 1986 | 《老娘夠騷》 | Soul | | 1988 | 《雪在燒》 | Burning snow | | 1989 | 《殺手蝴蝶夢》 | My heart is that eternal rose | | 1989 | 《說謊的女人》 | I am sorry | | 1991 | 《阿飛正傳》 | Days of Being Wild | | 1992 | 《暗戀桃花源》 | The Peach Blossom Land | | 1992 | 《夢醒時分》 | Mary from Beijing | | 1993 | 《北京雜種》 | Beijing Bastards | | 1993 | 《斯琴高娃二三事》 | Siqin Gaowa Special | | 1994 | 《重慶森林》 | ChungKing Express | | 1994 | 《東邪西毒》 | Ashes of Time | | 1994 | 《紅玫瑰與白玫瑰》 | Red Rose White Rose | | 1994 | 《飛俠阿達》 | The Red Lotus Society | | 1995 | 《天空小說》 | Out of the blue | | 1995 | 《我的美麗與哀愁》 | The Peony Pavilion | | 1995 | 《墮落天使》 | Fallen Angels | | 1996 | 《風月》 | Temptress Moon | | 1996 | 《四面夏娃》 | Faces of Eve | | 1996 | 《男生女相:中國電影之性別》 | Yang & Yin: Gender in Chinese Cinema | | 1996 | 《QK賓館》 | Motel Cactus | | 1996 | 《大三元》 | Tri-Star | | 1996 | 《甜蜜蜜》 | Comrades, Almost A Love Story | | 1997 | 《春光乍洩》 | Happy Together | | 1997 | 《初纏戀后的2人世界》 | First Love the Litter on the Breeze | | 1998 | 《1999驚魂記》 | Psycho | | 1998 | 《自由峰》 | Liberty Heights | | 1998 | 《三條人》 | Away With Words | | 2000 | 《花樣年華》 | In the Mood for Love | | 2002 | 《無間道》 | Infernal Affairs | | 2002 | 《英雄》 | Hero | | 2002 | 《末路小狂花》 | Rabbit-Proof Fence | | 2002 | 《三更之回家》 | Three - Going Home | | 2003 | 《綠茶》 | | | 2004 | 《2046》 | 2046 | | 2004 | 《三更2之餃子》 | Three... Extremes - Dumpling | | 2004 | 《愛神之手》 | Eros - The Hand | | 2005 | 《The White Countess》(英/美/德/中) | The White Countess | | 2006 | 《暗湧》(泰/荷/香港/南韓) | Invisible Waves | | 2006 | 《水中的女人》(美) | Lady in the Water | | 2007 | 《迷幻公園》(法/美) | Paranoid Park | | 2007 | 《Meeting Helen》(英) | Meeting Helen | |
作品年表 - 著作 年份 | 作品名 | 英文作品名 |
---|
| | | 1996 | 『接近艾敬』攝影集 | | | 1996 | 『光之速記——杜可風中國電影映象』 | | | 1999 | 『美麗.壞.女人』 | | | 1999 | 『放色海外——杜可風非中國電影筆記』 | | |
得獎紀錄 年份 | 事蹟 |
---|
| | 1983 | 以《海灘的一天》獲得第二十八屆亞太影展「最佳攝影」。 | | 1986 | 以《黑與白》獲得第三十九屆法國坎城影展「金攝影獎」。 | | 1987 | 以《老娘夠騷》獲第六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攝影」。 | | 1991 | 以《阿飛正傳》獲第十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攝影」、亞太區攝影展「最佳攝影」。 | | 1993 | 以《暗戀桃花源》榮獲柏林影展「Caligari 獎」。 | | 1994 | 以《東邪西毒》獲第五十一屆威尼斯影展「OSELLO d'Oro獎」、第三十一屆金馬獎「最佳攝影」、第十四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攝影」。 | | 1996 | 以《墮落天使》獲第十六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攝影」、第一屆香港金紫荊獎「最佳攝影」。 | | 1997 | 以《春光乍洩》獲第三十四屆金馬獎「最佳攝影」、義大利攝影師協會「最佳攝影」(外語片組別)。 以《QK賓館》獲釜山影展「最佳攝影」。 | | 1998 | 以《春光乍洩》獲第三屆香港金紫荊獎「最佳攝影」。 | | 2000 | 以《花樣年華》獲得法國第五十三屆坎城影展技術大獎、第三十七屆金馬獎「最佳攝影」、第四十五屆亞太影展「最佳攝影」。 | | 2001 | 以《花樣年華》獲得第六屆香港金紫荊獎「最佳攝影」、紐約影評人協會「最佳攝影」。 | | 2002 | 以《三更之回家》獲得第三十九屆金馬獎「最佳攝影」。 | | 2003 | 以《英雄》獲得第二十三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攝影」、第八屆香港金紫荊獎「最佳攝影」。 | | 2004 | 以《英雄》獲得芝加哥影評人協會「CFCA獎最佳攝影」、紐約影評人協會「最佳攝影」、西雅圖影評人協會「最佳攝影」。 | | 2005 | 以《2046》獲得第二十五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攝影」、第十屆香港金紫荊獎「最佳攝影」、紐約影評人協會「最佳攝影」、美國國家影評人協會「最佳攝影」。 | |
相關閱讀 編號 | 資料 |
---|
| 1 | 「劇場與光影之間--《暗戀桃花源》:杜可風與電影攝影」/ 葉繪 /『電影欣賞』第58期 / 1992 / 頁63-68 | | 2 | 「影像遊戲人--杜可風(Christopher Doyle)」/ 呂敏華 / 『影響』第68期 / 1995 / 頁77-87 | |
|
|
|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版權所有 | 電話:(02)2392-4243 | 傳真:(02)2392-6359 | 地址:10051台北市中正區青島東路7號4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