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影人目錄 > 攝影
|
|
|
 | 華慧英 Hua Hui-Ying 1925年生於上海,祖籍浙江省寧波。1943年寧波浙東中學畢業。1946年由友人介紹進入國防部中國電影製片場,上海技術站任練習生,起初擔任暗房沖洗助理和新聞攝影的工作,為他日後在電影技術發展立下根基。1947年,奉派拍攝國共和談、政治協商、街頭群眾運動、槍斃日本戰犯等新聞紀錄片。1950年國共和談破裂、剿共戰役期間,華慧英擔任戰地攝影師,登步島大捷、舟山大撤退,均獨立一人拍攝新聞影片。
1948年中製場開拍《萬象回春》時,華慧英擔任攝影助理的工作,之後亦參加《擠》、《自君別後》、《黑名單》、《悲天憫人》等片的拍攝工作,並且升至第一助理。1949年,隨中製場撤退來台。1950年中製和農教合作拍攝《惡夢初醒》,任第一助理。1951年調至農教公司,正式升為攝影師,第一部作品為《風塵劫》。1954年中影成立,在民國40、50年間,中影出品的黑白片,大都由華慧英擔任攝影師工作,為台灣電影早期重要的攝影師。1964年中影首次以國人自力拍攝彩色片-《蚵女》,不請國外顧問,而由華慧英擔任攝影師工作,為中國電影寫下新的紀錄。1968年華慧英離開中影公司至國際聯邦公司任副廠長,攝影師和導演。1967年開始與胡金銓合作攝製《俠女》,歷時三年完成,並於1975年獲法國坎城影展「最高技術獎」的國際肯定,華慧英在攝影方面的努力功不可沒。1971年離開電影界進入華視擔任電影組組長,在華視期間以紀錄片《龍》和《炙艾圖》二片獲金鐘獎「創新節目獎」。1985年他自華視退休後,與電影攝影界同好,組織「中華民國電影攝影協會」,致力於電影技術的推動,被選為理事長。1989年華慧英著手攝影360度電影《美夢成真》,此後又完成了《錦繡河山》和《長江三峽》二部360度電影,可謂台灣科技電影的先驅。1989-1993年,任中山科學院二所光學顧問,從事科學研究紀錄和影片沖洗紀錄改良。多次擔任金馬獎和金鐘獎的評審工作。1994年卸任電影攝影協會理事長之職。華慧英在攝影方面注重戲劇氣氛的凝造,構圖力求平穩,色調和色彩的協調,照明和光影的安排講究,在黑白片中重視灰色成分的發揮,以展現黑白片的層次感。
華慧英從事電影技術工作40多年,至今仍致力於電影技術的提昇和改進,他曾表示:「我不敢說對我國電影有多大貢獻,但自認在中國電影的歷程上,我是一個不死的老兵,貢獻出了自己最大力量。」 |
|  |
作品年表 - 導演 年份 | 作品名 | 英文作品名 |
---|
| | | 1966 | 《情海斷腸人》 | | | 1971 | 《刺蠻王》 | | | 1971 | 《龍》 (新聞/社教片) | | | 1972 | 《蜿蜒的長虹》(新聞/社教片) | | | 1973 | 《大地牛郎》 | | | 1973 | 《炙艾圖》(新聞/社教片) | | | 1978 | 《飛行三萬里》(新聞/社教片) | | | 1990 | 《錦繡河山》 | | | 1992 | 《長江三峽》 | | |
作品年表 - 編劇 年份 | 作品名 | 英文作品名 |
---|
| | | 1973 | 《炙艾圖》(新聞/社教片) | | | 1978 | 《飛行三萬里》(新聞/社教片) | | |
作品年表 - 攝影 年份 | 作品名 | 英文作品名 |
---|
| | | 1951 | 《一萬四千反共義士》(新聞/社教片) | | | 1951 | 《革命兒女》(新聞/社教片) | | | 1951 | 《無心的過失》(新聞/社教片) | | | 1951 | 《人情的溫暖》(新聞/社教片) | | | 1951 | 《台灣獄政》(新聞/社教片) | | | 1951 | 《和鄰睦族》(新聞/社教片) | | | 1951 | 《敦親報國》(新聞/社教片) | | | 1954 | 《風塵劫》 | | | 1955 | 《梅崗春回》 | | | 1956 | 《碧海同舟》 | | | 1956 | 《錦繡前程》 | | | 1957 | 《萬里長城》 | | | 1957 | 《呂洞賓》 | | | 1957 | 《望春風》 | | | 1958 | 《歸來》 | Regrets | | 1958 | 《苦女尋親記》 | | | 1959 | 《懸崖》 | | | 1960 | 《太平洋之鯊》 | | | 1961 | 《宜室宜家》 | Under One Roof | | 1963 | 《薇薇的週記》 | | | 1963 | 《黑夜到黎明》 | | | 1964 | 《蚵女》 | Oyster Girl | | 1965 | 《鳳鳳》 | | | 1965 | 《雷堡風雲》 | An Unseen Trigger-Man | | 1965 | 《意難忘》 | | | 1966 | 《浪淘沙》 | Song of the waves | | 1966 | 《我女若蘭》 | Orchids and My Love | | 1966 | 《還我河山》 | Fire Bulls | | 1966 | 《尋夢園》 | Recalling My Dreams | | 1967 | 《龍門客棧》 | | | 1967 | 《挑女婿》 | | | 1967 | 《貂蟬與呂布》 | Tiao Chan | | 1968 | 《月滿西樓》 | | | 1969 | 《鐵娘子》 | | | 1970 | 《俠女》 | | | 1970 | 《三娘教子》 | | | 1970 | 《烈火》 | | | 1970 | 《家在台北》 | Home Sweet Home | | 1971 | 《精忠報國》 | The Decisive Battle | | 1974 | 《早晨再見》 | | | 1974 | 《純純的愛》 | | | 1989 | 《美夢成真》 | | |
作品年表 - 製片 年份 | 作品名 | 英文作品名 |
---|
| | | 1978 | 《平平與安安》(製片) (新聞/社教片) | | |
得獎紀錄 年份 | 事蹟 |
---|
| | 1961 | 以《宜室宜家》獲第一屆金馬獎最佳黑白攝影。 | | 1966 | 以《我女若蘭》獲第五屆金馬獎最佳彩色攝影。 | | 1972 | 以《龍》獲金鐘獎創新節目獎。 | | 1974 | 以《炙艾圖》獲金鐘獎創新節目獎。 | |
|
|
|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版權所有 | 電話:(02)2392-4243 | 傳真:(02)2392-6359 | 地址:10051台北市中正區青島東路7號4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