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影人目錄 > 攝影
|
|
|
 | 林贊庭 Lin Tsan-Ting 1930年3月22日出生,台中豐原人。1949年台中一中(高中)畢業後即進入陳果夫成立的農業教育電影公司(中央電影公司前身)當練習生,學習攝影的相關技術。1950年,第一次參加電影拍攝工作,在《惡夢初醒》中跟隨王士珍擔任攝影助理。1954年,農教改組為中影時,升任台中製片廠技術員。直至1957年拍攝《愛情十字路》時才正式掌鏡。次年因為兵役問題入軍中服役,退伍後仍回中影任職,但卻因為兩年的空缺而無緣升任攝影師。這期間曾赴日本學習彩色攝影的技術,並受到日本寫實風格的影響。1964年正式升任為中影公司的攝影師,時值國片由黑白片轉為彩色片,中影將其外借給香港的天南公司,拍攝個人第一部國語彩色片《新婚大血案》。1965年拍攝國聯的《菟絲花》,受到李翰祥的賞識,李翰祥以三倍於中影的薪資聘請林贊庭為國聯公司的攝影師,然而受到剛回國的白景瑞的勸說,白景瑞以「以後只要我當導演,攝影師一定是你林贊庭」一句話,留下了林贊庭,之後兩人於1967年以《寂寞的十七歲》雙雙拿下最佳導演與最佳彩色攝影獎,奠定了他們在影壇的地位,並建立起兩人長久且良好的合作關係。
1970年代,仍拍片不輟,並開始與新一代導演劉家昌、陳耀圻、王銘燦、萬仁、王童、林清介等人合作。1981年因為自組的益豐片廠(贊益企業有限公司)業務繁重,申請自中影退休獲准,從此致力片廠經營,提供廣告片、MTV、電視節目攝製及器材租用等業務。1991年,赴大陸拍攝好朋友電影公司的《燒郎紅》之後,為日本電通株式會社映像部廣告片擔任台灣外景製片迄今,並曾於1994年至1999年擔任中華民國電影攝影協會第三、四屆理事長。電影攝影作品迄今多達一百三十餘部,除1968年以《寂寞的十七歲》獲得第六屆金馬獎最佳彩色攝影獎外,1973年,以《愛的天地》獲第十一屆金馬獎最佳彩色影片攝影獎;1974年,以《雪花片片》獲第二十屆亞洲影展最佳彩色攝影獎;1975年,以《女朋友》獲第十二屆金馬獎最佳彩色影片攝影獎;1976年,以與林鴻鐘合攝的《梅花》獲第十三屆金馬獎最佳彩色影片攝影獎。
林贊庭自述:「其實我也不知道電影的魔力在哪裡,說也說不上來…..但有兩件事,只要我一騎上摩托車精神就來了,同樣的,只要我一掌攝影機,精神也就來了!」誠為林贊庭攝影師生涯的最佳寫照! |
|  |
作品年表 - 攝影 年份 | 作品名 | 英文作品名 |
---|
| | | 1957 | 《赤崁樓之戀》 | | | 1957 | 《愛情十字路》 | | | 1957 | 《誰的罪惡》 | | | 1958 | 《誰的罪惡》(續集) | | | 1958 | 《誰的罪惡》(完結篇) | | | 1958 | 《黃昏再會》 | | | 1962 | 《薛剛大鬧花燈》 | | | 1962 | 《無你我會死》 | | | 1962 | 《盤古開天》 | | | 1962 | 《狄青大戰八寶公主》 | | | 1962 | 《五虎平南》 | | | 1962 | 《姜子牙下山》 | | | 1963 | 《最喜歡的一日》 | | | 1963 | 《王哥柳哥過五關》 | | | 1963 | 《樊梨花第四次下山》 | | | 1963 | 《怪紳士》 | | | 1963 | 《未卜先知》 | | | 1964 | 《乞丐王子》 | | | 1964 | 《戀愛風》 | | | 1964 | 《天字第一號》 | | | 1964 | 《意難忘》 | | | 1964 | 《七仙女》 | Maid from Heaven | | 1964 | 《七仙女(續)》 | Maid from Heaven | | 1964 | 《祝你幸福》 | | | 1964 | 《誰是犯罪者》 | | | 1964 | 《離別月台票》 | | | 1964 | 《孤女凌波》 | | | 1964 | 《天下一大笑》 | | | 1965 | 《菟絲花》 | Dodder Flower | | 1965 | 《博多夜船》 | | | 1965 | 《雙面情人》 | | | 1965 | 《哀愁的火車站》 | | | 1965 | 《霧夜的燈塔》 | | | 1965 | 《難忘街路燈》 | | | 1965 | 《故鄉聯絡船》 | | | 1965 | 《地獄新娘》 | | | 1965 | 《後街人生》 | | | 1965 | 《新婚大血案》 | | | 1965 | 《流浪漢》 | | | 1966 | 《花落誰家》 | Who's the lucky guy | | 1966 | 《養豬人家》 | | | 1966 | 《最後命令》 | | | 1966 | 《還我河山》(三分之一部) | Fire Bulls | | 1967 | 《寂寞的十七歲》 | Lonely Seventeen | | 1967 | 《第六個夢》 | | | 1967 | 《普士遍》 | | | 1968 | 《琉球之戀》 | | | 1968 | 《夕陽西下》 | | | 1968 | 《一代劍王》 | The Swordsman of all Swordamen | | 1969 | 《今天不回家》 | Accidental Trio | | 1969 | 《新娘與我》 | The Bride And I | | 1970 | 《家在台北》 | Home sweet home | | 1970 | 《狐鬼嬉春》 | | | 1970 | 《大情人》 | | | 1970 | 《鬼見愁》 | | | 1970 | 《再見阿郎》 | Where a Good Man Goes | | 1970 | 《喜怒哀樂》 | Four Moods | | 1971 | 《老爺酒店》 | Sequire Hotel | | 1971 | 《雲山夢回》 | The Lost Romance | | 1972 | 《心蘭的故事》 | | | 1972 | 《識途老馬》 | | | 1972 | 《忍》 | The escape | | 1972 | 《童子功》 | | | 1973 | 《愛的天地》 | Love Begins Here | | 1973 | 《一家人》 | The Family | | 1974 | 《雲飄飄》 | Gone With The Cloud | | 1974 | 《雪花片片》 | Falling Snowflakes | | 1974 | 《我父我夫我子》 | | | 1974 | 《十七,十七,十八》 | | | 1974 | 《純純的愛》 | Love, Love, Love | | 1974 | 《雲河》 | Moon River | | 1974 | 《早晨再見》 | | | 1975 | 《梅花》 | Victory | | 1975 | 《愛情長跑》 | Run lover run | | 1975 | 《小女兒的心願》 | A Piano | | 1975 | 《一簾幽夢》 | Fantasies Behind the Pearly Curtain | | 1975 | 《少女的祈禱》 | Pray for Love | | 1975 | 《煙雨》 | Haze in the Sunset | | 1975 | 《女朋友》 | Girl Friend | | 1975 | 《鄉下畢業生》 | | | 1976 | 《秋歌》 | The Autumn Love Song | | 1976 | 《楓葉情》 | Forever my love | | 1976 | 《田園》 | Green garden | | 1976 | 《新生》 | New Life | | 1976 | 《追求追球》 | | | 1976 | 《秋纏》 | Golden Leaves | | 1976 | 《星語》 | The Star | | 1976 | 《愛情、文憑、牛仔褲》 | Love, Diploma, Jean | | 1976 | 《蝴蝶谷》 | | | 1976 | 《森林之虎》 | | | 1977 | 《愛情大進擊》 | The Love Offensive | | 1977 | 《異鄉夢》 | Theres No Place Like Home | | 1977 | 《人在天涯》 | | | 1977 | 《秋詩篇篇》 | | | 1977 | 《不要在街上吻我》 | | | 1977 | 《新紅樓夢》 |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 | | 1977 | 《閃亮的日子》 | | | 1978 | 《黃埔軍魂》 | A Teacher of Great Soldiers | | 1978 | 《愛在夕陽下》 | | | 1978 | 《情竇初開》 | Young lovers | | 1979 | 《釋迦牟尼》 | | | 1980 | 《一對傻鳥》 | Poor Chasers | | 1980 | 《佛祖誕生》 | | | 1980 | 《皇天后土》 | Coldest Winter in Peking | | 1981 | 《愛你入骨》 | | | 1982 | 《鞦韆上的小精靈》 | | | 1982 | 《百分滿點》 | | | 1982 | 《人肉戰車》 | | | 1982 | 《御劍伏魔》 | | | 1983 | 《大輪迴》(三分之二部) | Wheel of Life | | 1983 | 《電梯》 | | | 1983 | 《昨夜之燈》 | Last night's light | | 1983 | 《油麻菜籽》 | Ah Fei | | 1983 | 《鄉土的呼喚》 | The Call of Home | | 1984 | 《兩隻老虎》 | Run, Tiger, Run | | 1984 | 《金大班的最後一夜》 | Last Night of Madam China | | 1985 | 《孤戀花》 | | | 1985 | 《超級市民》(二分之一部) | Super Citizen | | 1985 | 《校園檔案》 | | | 1986 | 《瘋狂大家樂》 | | | 1987 | 《失蹤人口》 | | | 1987 | 《惜別海岸》 | The Farewell Coast | | 1988 | 《隔壁班的男生》 | | | 1988 | 《老科的最後一個秋天》 | | | 1989 | 《天下第一班》 | | | 1990 | 《花心撞到鬼》 | | | 1996 | 《燒郎紅》 | | |
大事年表 年份 | 事蹟 |
---|
| | 1930 | 出生於台中豐原。 | | 1949 | 台中一中畢業,入農業教育電影公司。 | | 1951 | 參加《惡夢初醒》電影製作,任攝影第三助理,為首次參與製作的電影。 | | 1956 | 攜中影攝影機協助何基明拍片,首度接觸台語片。 | | 1957 | 拍攝《愛情十字路》,為第一部正式掌鏡影片。 | | 1958 | 服役2年。 | | 1962 | 為《秦始皇》與《料羅灣風雲》(又名《金門灣風雲》,上映名:《海灣風雲》)二片赴日本大映與日活二公司,學習彩色影片攝影技術。 | | 1963 | 大都沖印廠成立,參與股東,並以所攝《怪紳士》為大都創業之作。 | | 1964 | 正式升任為中影公司攝影師。
攝《新婚大血案》為第一部掌鏡國語彩色片。
| | 1965 | 攝《菟絲花》,差點跳槽李翰祥的國聯公司。 | | 1967 | 攝《寂寞的十七歲》,得第六屆金馬獎最佳彩色攝影,與最佳攝製技術特別獎。
| | 1973 | 攝《愛的天地》,得第十一屆金馬獎最佳彩色影片攝影。 | | 1974 | 攝《雪花片片》,得亞洲影展最佳彩色攝影獎。 | | 1975 | 攝《女朋友》,得第十二屆金馬獎最佳彩色影片攝影。 | | 1976 | 與林鴻鐘合攝《梅花》,得第十三屆金馬獎最佳彩色影片攝影。 | | 1981 | 自中影退休。自組益豐片廠,提供拍攝廣告片、紀錄片、MTV、電視節目等業務。
| |
得獎紀錄 年份 | 事蹟 |
---|
| | 1967 | 以《寂寞的十七歲》得第六屆金馬獎最佳彩色影片攝影與最佳攝製技術特別獎。
| | 1973 | 以《愛的天地》得第十一屆金馬獎最佳彩色影片攝影。 | | 1974 | 以《雪花片片》得亞洲影展最佳彩色攝影獎。 | | 1975 | 以《女朋友》得第十二屆金馬獎最佳彩色影片攝影。 | | 1976 | 以《梅花》得第十三屆金馬獎最佳彩色影片攝影。 | |
相關閱讀 編號 | 資料 |
---|
| 1 | 『電影歲月縱橫談』/鍾喬主編/國家電影資料出版/1994/p.229~266 | |
|
|
|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版權所有 | 電話:(02)2392-4243 | 傳真:(02)2392-6359 | 地址:10051台北市中正區青島東路7號4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