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影人目錄 > 製片

  1. 製片
  2. 導演
  3. 女演員
  4. 男演員
  5. 編劇
  6. 攝影
  7. 配樂
  8. 影評人
  9. 其他工作人員

製片

明驥  Ming Chi

1978年,明驥梅長齡手中接任中影公司的總經理,負責整個製片工作,在此之前,他曾擔任中影製片廠廠長及副總經理,負責擘建中影文化城。明驥上任後訂定「加強政令宣傳、促進海內外影人合作」等的目標,並經歷中影三個階段:(一)軍教片階段,他承襲著梅長齡的路線,拍攝戰爭軍教片,如《黃埔軍魂》、《血濺冷鷹堡》等;也試圖運用大製作的《源》,希望能打入國際市場,可惜沒有成功。(二)政宣片階段,投入鉅資開拍政宣電影,但這些影片與當時的社會環境脫節,觀眾對於政宣電影產生疏離感,中影在民國1982年上半年對電影界的影響力已不如從前,所攝製的影片也鮮有佳績。(三)新電影階段,在民國1982年下半年時,明驥在一群年輕幕僚(小野吳念真、段鍾沂、陶德辰等)的建議下,用低成本的預算,大膽啟用新人導演,拍攝出不同以往電影風格和內容的影片。《光陰的故事》是此時期所攝製的第一部電影,由四位新人導演陶德辰楊德昌柯一正張毅,各負責一段影片,組合而成一部四段式的電影,結果在影評與票房上獲得勝利。後與萬年青電影公司合作拍攝《小畢的故事》;票房、口碑均佳,1983年啟用新人曾壯祥萬仁侯孝賢等,改編黃春明小說,拍成《兒子的大玩偶》一片,且陸續又與其他電影公司合作許多以新導演所拍攝的電影,如《海灘的一天》、《竹劍少年》等,所獲得的成績不斐,中影重新建立起電影界龍頭的地位,在推動台灣新電影上,可說位於一個重要的關鍵點。民國1982年與宋楚瑜一同受邀為1983年奧斯卡嘉賓,1984年自中影退休。

 

作品年表 - 製片

年份作品名英文作品名
1978《汪洋中的一條船》 He Never Gives Up
1979《一個女工的故事》
1979《香火》 Gone with Honor
1979《錦標》
1979《我愛芳鄰》
1980《皇天后土》 The Coldest Winter in Peking
1980《西風的故鄉》
1980《源》 The Pioneers
1980《血濺冷鷹堡》 Mission over the Eagle Castle
1980《天狼星》
1980《花飛花舞春滿城》
1980《緊迫盯人》
1980《蜜月驚魂》
1981《Z字特攻隊》
1981《大湖英烈》 A Man of Immortality
1981《龍的傳人》 The Land of the Brave
1981《辛亥雙十》
1982《動員令》
1982《老師,斯卡也答》 A Lily in the Valley
1982《光陰的故事》 In Our Time
1982《大遠景》 Return of the Electric Love
1983《魔輪》

作品年表 - 著作

年份作品名英文作品名
1987『銀河采薇』
1994『俄羅斯風雲』
1998『傳情一海鷗』
1998『北國探索』
2003『蘇聯外交史』

作品年表 - 編著

年份作品名英文作品名
2006『中俄關係史』

作品年表 - 出品

年份作品名英文作品名
1984《霧裡的笛聲》

得獎紀錄

年份事蹟
1986獲電影界人士頒發首屆「楊士琪電影紀念獎」,以表彰其對台灣電影的貢獻。
1999致力俄文教育,獲得烏克蘭國際斯拉夫科學院院士及烏克蘭歐洲財經資訊大學榮譽博士榮銜。
2009獲第四十六屆金馬獎終身成就獎

相關閱讀

編號資料
1「明驥談過去未來新的企劃目標」/『東南』/ 1981
2「臺灣新電影的舵手--明驥」/ 呂憶皖、吳念真 /『廣告雜誌』第23期 / 1993 / 頁75-81
3『狂飆八○──記錄一個集體發聲的年代』/ 楊澤主編 / 時報文化 / 1999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版權所有 | 電話:(02)2392-4243 | 傳真:(02)2392-6359 | 地址:10051台北市中正區青島東路7號4樓